首页> 中文期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价值基准的深化与离散:再论明清以降的虚银两制度

价值基准的深化与离散:再论明清以降的虚银两制度

         

摘要

虚银两制度是银两史研究的重难点问题。作为一种制度,虚银两有效运行的背后存在一套由各类金融机构、商人组织操持运行的制度构架。虚银两在晚清时期大量涌现,实际是白银价值基准日益深化发展的产物:从官方“纹银”标准到不同库平银两的出现,说明政府财政领域的各种平制与银色标准的有机结合;民间社会除“纹银”“足银”标准外,另有纷繁多样的地方诸色银两,它们与地方差异化的平制结合形成更为多元的地方虚银标准,而不同的兑制反映着行业和地域习惯的差别。近代虚银两标准虽有地域局部统一的趋势,然与西欧国家逐渐成形的本位制度以及“一国一币”的主权货币制度所呈现的信用聚合特质相比,虚银两与白银的价值基准演化路径,具有离散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