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耕作方式对双季机插水稻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耕作方式对双季机插水稻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摘要

2011—2015年,分别以中嘉早17和五丰优T025为早、晚稻材料,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比较传统翻耕(CT)、机械旋耕(RT)对双季机插水稻产量、根系、土层分布和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CT和RT早、晚稻季产量、年均产量和年度间产量变异系数差异均不明显,处理CT早、晚稻根系的干质量显著高于处理RT,增幅分别为7.0%~22.8%和4.0%~15.1%(P10~20 cm的根系干质量均大于处理RT;处理CT土层0~10 cm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与RT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处理CT土层>10~20 cm的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处理RT的,降幅为6.5%~8.9%(P10~20 cm的田间持水量显著高于处理RT,增幅分别为5.4%和13.4%(P10~20 cm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处理RT,增幅分别为8.9%~9.2%和9.0%~15.2%(P<0.05);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含量变化相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