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人文中国学报》 >從檢驗書看穴位詞的語義演變及相關問題

從檢驗書看穴位詞的語義演變及相關問題

         

摘要

漢語史學界對穴位詞的所知甚少,限於談醫書中穴位名由來。每種文獻的語言風貌有别,反之,從語言可窺知文獻形成的脈絡與書寫態度。有鑑於此,本文在材料與對象上做新嘗試,將檢驗書與穴位做有意義的結合。首先,擴展穴位本體研究,從《洗冤集録》揀出多義穴位詞“肩井”、“肩髃”、“缺盆”、“頰車”、“髮際”、“曲鬢”、“太陽”、“太陽穴”、“鼻山根”、“印堂”、“腰眼”,觀其歷時發展,澄清注解之誤,辨明義位及語法搭配,推測語義演變方向與機制。接著轉换視角,站在檢驗書立場,歸納穴位分布傾向,反思檢驗記録的疑問,及後代的處理態度。本文發現檢驗書的穴位詞出現新義位。單義穴位詞用穴位義,多義穴位詞語義趨向一致,指體表或骨骼。根據書證及語義演變的系統性,筆者認爲穴位義出現在前,體表或骨骼義在後,促使語義變化的機制是轉喻。在滿足交際需求與詞彙空缺兩條件下,促使穴位轉喻出體表或骨骼義。檢驗書穴位的分布集中於臉部,其次是肩部,因爲臉部是驗屍的重點項目。檢驗書的急救法曾以體表定位,是重視實用的表現。基於《洗冤集録》權威地位及檢驗者素質,對此後代選擇原文照録,不另補正,透露了檢驗體系始終堅持實用的價值觀。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