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校园欺凌治理的社会工作介入:赋能模式与循证实践

校园欺凌治理的社会工作介入:赋能模式与循证实践

         

摘要

校园欺凌问题不是简单随机个体之间的行为冲突,而是复杂特殊人境互动关系失衡的后果。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方法介入校园欺凌治理,将个人与环境互动作用作为分析重点,使得校园欺凌治理从注重“学生行为”的问题检视转向“成长环境”的生态赋能,体现的是“优势视角”对“问题视角”的理念超越、“赋能模式”对“教育模式”的迭代升维。校园欺凌治理的社会工作介入要结合国际化“循证实践”来探寻本土化的赋能模式,实现从问题视角到优势视角的思维转换、从训导模式到赋能模式的范式转型、从循证实践到最佳实践的标准转化。具体来看,要对“零欺凌家庭”进行情感赋能,关注代际情感互动;对“无欺凌校园”进行认知赋能,落实学校的责任;对“反欺凌政府”进行意志赋能,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对“去欺凌社会”进行行动赋能,拓展公众的参与渠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