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骗子本生”与莫里哀的《伪君子》

“骗子本生”与莫里哀的《伪君子》

         

摘要

就“骗子本生”与莫里哀的《伪君子》的基本内容与艺术构思形式而言,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历史承传关系。由这种历史承传关系出发,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该剧的构思一开始就是完整的。1644年上演的三幕本《答尔丢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剧本,而是《伪君子》一剧的前三幕,从而使该剧的版本问题这桩无头公案得到了较为完满的解决。答尔丢夫这一著名的类型化的文学典型的成功铸就,固然离不开西方风俗喜剧定型化传统的薰陶,更离不开古印度“概念的人物化”的重要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