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棕果蝠与大长翼蝠雄性生殖腺的组织学比较

棕果蝠与大长翼蝠雄性生殖腺的组织学比较

         

摘要

为了探讨翼手目不同生态位蝙蝠睾丸的发育状况,对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i)和大长翼蝠(Miniopterus magnate)这两种同域分布而生态位不同的蝙蝠雄性个体的生殖腺进行了组织学比较.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睾丸及附睾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7-9月棕果蝠睾丸曲细精管面积逐渐增加,生精细胞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且在8-9月大量产生精子,达到繁殖交配高峰期;而7-9月大长翼蝠睾丸曲细精管内未观察到成熟精子细胞以及精子,呈现出精原细胞向精母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趋势,表明其睾丸后期将大量产生精子的可能性.此外,通过比较棕果蝠与大长翼蝠雄性生殖腺结构与生殖细胞形态的变化,表明这两种蝙蝠具有不同的繁殖季节性,棕果蝠繁殖期较早,大长翼蝠繁殖期较靠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