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成灾与治理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成灾与治理

             

摘要

四川5.12汶川地震震级高,强度大,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巨大.地震次生灾害特别严重,频繁发生,以坡面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地质灾害如地裂缝、地面塌陷、道路滑塌以及堰塞湖和社会灾祸最为常见.这些次生灾害以活动断裂为地质构造基础;地表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为物质来源;强烈频繁的余震、坡面流水和沟谷洪流为动力条件,暴雨、洪水、持续的高温为诱发和触发因素.暴雨、洪水、高温是次生灾害主要的致灾因子,由此形成了三个系列的灾害链,造成人员伤亡和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更加深远.对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防治要加强监测与动态分析,及时排除堰塞湖险情,严防传染病的蔓延.当前防治应以工程措施为主,植树种草,进行生态修复是进行远期治理的根本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