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前研究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前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宫腔粘连的修复作用及可能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取C57BL-6雌性小鼠32只,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剖腹后缝合,不接受治疗;磷酸盐缓冲液(PBS)模型组剖腹后在子宫壁反复搔刮20次进行建模,关腹后7 d再次开腹,双侧子宫角注射PBS 10μL;ADSCs组于建模7 d后再次开腹,双侧子宫角注射自体ADSCs;ADSCs+3D细胞水凝胶(ShakeGel^(TM)3D)组于建模7 d后,双侧子宫角注射ADSCs+ShakeGel^(TM)3D。治疗7 d后处死小鼠,收集双侧子宫,包埋切片后进行H-E和Masson染色,计算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量和子宫内膜的纤维化面积,评价利用ADSCs和ADSCs+ShakeGel^(TM)3D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结果ADSCs组和ADSCs+ShakeGel^(TM)3D组小鼠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腺体数量明显增加,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明显减少,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降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和Smad5的表达水平则提高。结论自体ADSCs和ADSCs+ShakeGel^(TM)3D可通过BMP7/Smad5通路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和腺体的数量,并降低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促进子宫内膜组织修复,恢复其部分功能,起到治疗宫腔粘连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