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福建医学院学报 》 >核酸探针在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核酸探针在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基因探针的研究成功为临床医生早期发现一种通过性交传播的疾病开拓了道路。HPV感染的重要性在于它与宫颈癌、宫颈上皮肉瘤以及肛门生殖道尖锐湿疣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作一简要综述。 1 人类乳头瘤病毒的发现经过 1950年已知引起湿疣的病原体是人类乳头瘤病毒。1954年Barutt等首先报道了本病的强烈传染性。他们发现与患有生殖性湿疣的病人初次性交以后,60%的伴侣于6周内发生同样性质的湿疣。1963年Dann等应用电镜从生殖性疣的组织细胞中发现核内病毒颗粒,进一步证实了病毒的存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到1980年后HPV的研究也出现巨大突破。在核苷酸序列差异的基础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