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医药前沿》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12月就诊于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且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和对照组(氯沙坦钾组),各18例.两组患者都给予心衰一般处理,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沙坦钾,100?mg口服1次/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50?mg口服2次/d,分别在入组时,服药3个月后测取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同时通过静脉采血检测患者肾功能相关指标: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并计算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如出现严重副作用立即停药.结果:治疗3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LVEF水平均有所上升,且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T-proBNP均有所下降,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SCr水平均下降、eGFR水平上升,且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BUN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同期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心肾功能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优于ARB类药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