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不同来源氨基脲在刺参体内的富集和消除规律研究

不同来源氨基脲在刺参体内的富集和消除规律研究

摘要

目的分析刺参中低浓度氨基脲的残留分布特征,明确不同来源引起的低浓度氨基脲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不同来源氨基脲在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体内的富集和消除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非呋喃西林源氨基脲,1 d后氨基脲在刺参体壁的含量为0.57μg/kg,之后含量逐渐上升,到3d时含量度达到最大值1.00μg/kg。富集实验共持续3d,按天计算平均富集速率,分别为0.57、0.24、0.19μg/(kg·d),第140 d时体壁未检出,平均消除速率为0.0073μg/(kg·d);呋喃西林源氨基脲,1 d后体壁的含量为0.52μg/kg,之后含量逐渐上升,到3 d时,含量达到最大1.00μg/kg。富集实验共持续3 d,按天计算平均富集速率,分别为0.52、0.26、0.22μg/(kg·d),第160 d时体壁未检出,平均消除速率为0.0064μg/(kg·d)。跟踪监测至180 d时,非呋喃西林源氨基脲和呋喃西林源氨基脲在刺参体壁内均未检出,半衰期分别为1045.7 h和1224.2 h,呋喃西林源大于非呋喃西林源。内脏的富集和消除速率相对较快,但内脏中氨基脲残留量大于体壁,所以降至未检出所需时间更长。结论在投喂过呋喃西林或暴露于一定浓度氨基脲的刺参,需经较长时间净化后才能降至未检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