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水产学报》 >菲胁迫对红鳍笛鲷急、慢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菲胁迫对红鳍笛鲷急、慢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摘要

为了解海洋菲污染对海洋水产经济鱼类的毒性及致毒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研究了菲对红鳍笛鲷的96 h急性毒性,同时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浓度(10.0、50.0、250.0μg/L)菲胁迫96 h后红鳍笛鲷肝脏、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中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菲对红鳍笛鲷幼鱼的24、48和96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65、3.46和3.17 mg/L,安全浓度为0.317 mg/L.在整个胁迫过程中,低浓度(10.0μg/L)菲可诱导红鳍笛鲷肝脏和鳃组织SOD活力显著性升高(P<0.05);随着浓度升高,50.0和250.0μg/L浓度组肝脏SOD活力呈抑制-诱导的波动变化,鳃SOD活力的变化则呈抑制-诱导-抑制的趋势.随着菲曝露时间延长,各浓度组红鳍笛鲷肝脏和鳃组织的MDA含量明显升高;脑组织中AChE活力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的趋势.结果提示,菲对红鳍笛鲷具有很强的毒性,可在96 h内通过氧化损伤途径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鉴于SOD、MDA、AChE指标对菲的高度敏感特点,可以用其作为生物标志物来指示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为渔业资源的科学监控和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著录项

  • 来源
    《水产学报》 |2011年第2期|298-304|共7页
  •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广东,广州,510300;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103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广东,广州,51030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广东,广州,51030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广东,广州,510300;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103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广东,广州,5103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生物监测、生态监测;水产生物学;
  • 关键词

    红鳍笛鲷; 菲; 半致死浓度(LC50);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乙酰胆碱脂酶(AChE);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