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新生期缺血缺氧大鼠脑梗死后癫痫PET/CT癫痫源定位诊断探讨

新生期缺血缺氧大鼠脑梗死后癫痫PET/CT癫痫源定位诊断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围产期缺血缺氧脑梗死后癫痫发作大鼠模型微-PET/CT的18F-FDG特点,为其脑梗死后癫痫源定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96只健康15d龄新生期大鼠用于实验,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缺血缺氧模型组B组、假手术组C组、缺氧组D组,每组24只。于出生后23d进行断奶喂养后,对每组24只大鼠分别进行行为学观察(8只)、微-PET/CT显像(8只)、脑电图监测(8只)等。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s),t检验。结果:行为学观察到A、B、C、D各组自发性癫痫发作大鼠Racine分级≥3级的只数分别为:0只、3只、1只和2只。癫痫发作持续时间为5~137s不等。B组鼠癫痫平均发作持续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且梗死灶周围脑区脑电图检测捕捉到癫痫波。A、C组脑电图基本正常,D组为轻度异常脑电图。结论:围产期缺血缺氧脑梗死后癫痫发作大鼠l8F-FDG微-PET/CT通过反映其脑组织代谢情况,可用于癫痫源的定位。

著录项

  • 来源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0年第3期|P.134-138|共5页
  • 作者单位

    成都医学院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成都610500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成都医学院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成都610500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成都医学院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成都610500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成都医学院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成都610500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脑血栓形成;
  • 关键词

    脑梗死; 癫痫; 微-PET/CT; 脑电图;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