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中医急症》 >平肝法治疗偏头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平肝法治疗偏头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平肝法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0年10月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按照Cochrane评价手册5.1.0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条目进行评价,应用Review Mansger5.4软件对临床有效率、头痛强度、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次数、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中医证候疗效、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 纳入22篇文献,包括1970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有效率[RR=1.21,95%CI(1.16,1.25)]、中医证候疗效[RR=1.22,95%CI(1.09,1.35)]、头痛程度[MD=-1.16,95%CI(-1.42,-0.90)]、头痛持续时间[MD=-1.30,95%CI(-2.13,-0.47)]、全血低切黏度[MD=-2.47,95%CI(-2.83,-2.10)]、纤维蛋白原[MD=-1.88,95%CI(-1.98,-1.78)]、血细胞比容[MD=-8.37,95%CI(-9.15,-7.59)]、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D=-14.6,95%CI(-16.48,-12.71)]、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D=-3.29,95%CI(-5.33,-1.25)]均优于对照组(P<0.05);各文献间头痛次数、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统计学异质性过大,进行描述性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平肝法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