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中医急症》 >《温病条辨》咳嗽的辨治特点探析

《温病条辨》咳嗽的辨治特点探析

         

摘要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历代医家立论繁多,后人临证常难得要领,治难得效.后至张景岳提纲挈领地把咳嗽分成外感、内伤立论,将咳嗽的辨治由博返约,对后世影响颇大.清代,随着温热学派的兴起,咳嗽的辨治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归纳.其中独具特色,对后人启迪尤深,至今临床运用广泛的,当属于吴塘的《温病条辨》.吴塘将其独创的"三焦辨证"理论贯穿于咳嗽的辨治过程.在上焦,关键在于肺,肺为娇脏,最易受风热火寒暑(湿)燥邪的侵扰;在中焦,关键在于脾胃,脾乃生痰之源,胃喜润而恶燥,而脾气和胃阴是温热病最易耗伤的,故痰(湿)、燥、虚是本阶段重要的病理基础;在下焦,关键在于肝肾,肝之疏泄可影响中焦之脾水湿不运,肾不主水则饮不能化,而肝肾之阴被灼,阴虚而肺燥,均能引起咳嗽,吴塘的学术思想不仅体现了《内经》中"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还注重证候及症状的鉴别诊断,并且创制了许多至今仍广泛使用的方药,为后世治疗咳嗽梳理了比较清晰的思路.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运用体会试予分析总结,以求温故而知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