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皮肤病与性病》 >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骨密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骨密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cqvip: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使用含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方案抗病毒治疗(Antiviral treatment,ART)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至7月到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复诊领药的患者90例,给患者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部分进行25羟维生素D的检测,并收集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抗病毒治疗时间、使用含TDF方案的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90例使用含TDF方案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骨量减少占40.0%,骨质疏松占31.1%。其中,13例25羟维生素D检测的患者,30.8%为25羟维生素D缺乏,61.5%为25羟维生素D不足。年龄≥50岁组患者91.8%检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显著高于年龄小于50岁组(46.3%)(P<0.001)。男性患者检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43例(79.6%),显著高于女性患者(58.3%)(P=0.029)。年龄≥50岁是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1.005,P<0.001),女性是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OR=0.172,P=0.006)。结论使用含TDF方案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骨密度降低的发生率高,25羟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发生率高,需要定期监测,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男性患者是主要筛查对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