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残留牙面粘结剂不同去除方法对牙面的影响

残留牙面粘结剂不同去除方法对牙面的影响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去除残留于牙面的托槽粘结剂对牙釉质表面的影响。方法:收集60颗因正畸拔出的健康前磨牙,按不同去除粘结剂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颗,分别使用慢速碳钨车针(A组)、超声波洁治(B组)、矽粒子(C组)进行去粘结剂处理,记录每组去除粘结剂所需时间;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去除粘结剂前后牙釉质厚度改变以计算釉质损失量;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釉质表面的粗糙度改变。对操作时间和釉质损失量作方差分析。结果:去粘结剂后釉质损失量排序为超声龈上洁治组>矽粒子组>碳钨车针组,三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去除粘结剂所需时间排序为碳钨车针组<超声龈上洁治组<矽粒子组,三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去粘结剂后体视显微镜观察显示;碳钨车针组镜下釉质表面均匀规则,有少量细微残留物,见少量的细小划痕;超声洁治组镜下釉质表面明显划痕,深浅不一,并有轻重不同的釉质裂纹,牙面上见粘结剂残留较多;矽粒子组划痕较细而浅,数量明显较少。结论:用碳钨车针去除残留牙面粘结剂方法对牙面的影响较小,时间适合临床操作,是临床值得推荐的一种去粘结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