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几种去除牙面正畸残留粘结剂方法的效果评价
【6h】

几种去除牙面正畸残留粘结剂方法的效果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残留粘结剂的去除方法及评价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口腔固定矫治是一种高效的正畸矫治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但在矫治过程中,由于酸蚀及口腔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托槽的粘结及残留粘结剂的去除,对牙釉质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几种去除残留粘结剂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其效果进行实验室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借助15倍的放大镜,挑选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健康前磨牙70颗(年龄12~16岁,平均14岁)。要求牙冠表面釉质完好,无龋坏、无裂纹、非四环素牙、非氟斑牙、无缺损、折裂;未经任何化学药物处理,如双氧水等。将所有离体牙常规清洁牙面,编号,使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所有牙齿颊面中心位置的粗糙度。然后常规粘结托槽:清洁牙面,气枪吹干,将37%磷酸均匀涂于前磨牙颊面的中央,涂布面积稍大于托槽底面积,酸蚀60秒,然后用气枪冲洗30秒,压缩空气吹干,按京津釉质粘结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托槽粘结。离体牙粘结托槽10分钟后全部放置于37℃生理盐水中一周。用托槽去除钳去除全部托槽。将离体牙随机分成7组,每组10颗。第一组:碳钨钻+抛光杯组;第二组:碳钨钻+矽粒子组;第三组:碳钨钻+喷砂组;第四组:超声洁治+抛光杯组;第五组:超声洁治+矽粒子组;第六组:超声洁治十喷砂组;第七组:矽粒子组。每组经不同方法处理并记录处理时间,再次测量牙面粗糙度,并用15倍放大镜观察牙面处理后粘结剂残留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每组随机选一个样本和一对照牙(标准同实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用金刚砂高速车针切取实验部位大小约5mm×5mm,厚约2~3 mm的标本,用大量汽雾水冲洗20秒,超声波清洗器清洗10分钟,放入37℃恒温干燥箱干燥24小时。离子镀膜仪喷金,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方法处理后及正常釉质的表面形态结构。利用SPSS16.0软件包对表面粗糙度变化值、处理时间、ARI进行统计学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⑴各组的表面粗糙度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使用碳钨钻的三种方法中,第一、三组粗糙度值增加,不能达到正畸的临床要求。而第二组的粗糙度值减小,符合正畸的临床要求。在使用超声洁治的第四、五、六组的粗糙度值均减小,符合正畸的临床要求。联合或单独使用矽粒子的第二、五、七组的粗糙度值也减小,符合正畸的临床要求。⑵各组处理时间有统计学意义。以第一、二、三组所用时间最短,第四、五、六组次之,而第七组所用时间最长。⑶牙面经不同方法处理后牙面的粘结剂残留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第七组与第一、三、六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各组无统计学意义。⑷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牙面经不同方法处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经矽粒子处理后,表面划痕较浅,牙面的损伤较小。
   结论:①使用碳钨钻的工作效率最高,但是可以造成釉面的损伤,使粗糙度增加。但是矽粒子可对其损伤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减小粗糙度。②超声洁治配合抛光、矽粒子及喷砂处理后牙面的粗糙度及釉面形态均能满足正畸的临床要求。③单独使用矽粒子对釉面的损伤较小、粘结剂残留指数也较小,但是工作效率较低。④利用碳钨钻对釉面初步处理后,再用矽粒子对其进行打磨抛光,则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对釉面造成的损伤减小。此为较好的使用方法。但应在使用碳钨钻时避免对釉面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