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肺科杂志》 >宜昌市住院儿童难治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及临床特征分析

宜昌市住院儿童难治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及临床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了解宜昌市儿童难治性社区获得性肺炎(RCAP)的病原构成、分布情况及不同病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为RCAP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减少不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7月RCAP患儿及普通CAP患儿(各252例),收集统计患儿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VA)、乙型流感病毒(IFVB)及副流感病毒(PIV)等,血清酶联免疫法检测EB病毒和巨细胞(CMV)抗体及多种检测方法检测其他病原体.结果 252例RCAP组患儿中,191例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总阳性率75.79%高于CAP组(55.95%),其中病毒感染(24.60%)、细菌感染(15.87%)、真菌感染(0.79%)和混合感染(14.68%)比例均高于CAP组(P<0.05),而非典型病原体感染(19.84%)比例低于CAP组(26.19%)(P<0.05).RCAP组中EBV、ADV、IFVB占前3位,而在CAP组RSV、PIV、IFVB分别占前3位.RCAP组在伴随发热、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天数、并发症及平均住院天数方面与CAP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CAP组136例(53.97%)患儿以大片状密度增高影为主,明显高于CAP组(30.56%)(P<0.05);RCAP组病毒感染、非典型病原体及真菌感染以大片状密度增高影为主,细菌感染及以小片状密度增高影为主.结论 本市住院RCAP患儿主要以病毒感染为主,其次为非典型病原体、细菌感染,EBV、ADV及IFVB病毒感染是RCAP形成的主要病原体.RCAP以持续高热、咳嗽为主要症状,并可引发多种并发症,病程较长,甚至迁延不愈.影像学检查对不同肺炎病原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