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与病理杂志》 >辐射致雄性小鼠不育症模型的建立及生精细胞损伤的初步分析

辐射致雄性小鼠不育症模型的建立及生精细胞损伤的初步分析

         

摘要

目的:构建辐射致雄性小鼠不育症模型,并对模型小鼠的生精细胞损伤进行初步分析。方法:不育症模型构建:6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A组)及6组60Coγ照射组,后者包括B组(12 Gy)、C组(6+6 Gy)、D组(10 Gy)、E组(6+4 Gy)、F组(8 Gy)、G组(4+4 Gy)。观察分析小鼠死亡情况(24w)及30、50、70 d受孕率。生精细胞损伤分析:72只雄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6+4 Gy组、4+4 Gy组、6 Gy组。30、50、70 d观察睾丸组织切片(HE染色)并评估其生精功能(Johnsen评分);对PLZF阳性标记的精原干细胞(免疫组化法)计数。结果:A、E、F、G组生存时间较长,B、C组生存时间较短。30、50、70 d,D、E组受孕率均为0%。各照射组Johnse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6+4 Gy组的PLZF阳性细胞计数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6+4 Gy的60Co-γ射线照射7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可以构建不育症模型。模型小鼠的PLZF标记的精原干细胞计数虽然低于对照组,但并非完全消失,提示不育症的原因并非精原干细胞的完全消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