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肥厚型心肌病类缺血样强化方式的发生率、MRI影像特征及临床价值

肥厚型心肌病类缺血样强化方式的发生率、MRI影像特征及临床价值

         

摘要

cqvip:目的探究肥厚型心肌病类缺血样强化方式的发生率、MRI影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医院接受MRI筛查且经医师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2136例,其中延迟强化的患者829例,而其中符合类缺血样强化的患者58例。将58例类缺血样强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延迟强化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MRI影像诊断,观察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延迟强化(LEG)体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脏指数(CI)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类缺血样强化方式的发生率约为7%(58/829)。观察组患者的LVEF、LGE、LVESV、CI分别为(69.9±3.1)%、(22. 1±6. 3)%、(55. 3±21. 4) ml和(2. 8±0. 9) ml/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 2±3. 3)%、(2. 7±1. 5)%、(46. 1±18. 7) ml和(1. 9±0. 6) ml/m^2。而观察组LVEDV为(121. 1±38. 6) ml,较对照组的(136. 4±45. 3) ml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不齐、心律失常以及猝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5. 2%)明显低于对照组(25. 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按照AHA划分心脏强化节段,观察组中类缺血样强化最多分布于16节、15节、14节、9节、8节和3节中,主要位于心尖部和左心室内。结论类缺血样强化是肥厚型心肌病延迟强化中的一种特殊强化类型,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通过MRI影像检查可以发现,类缺血样强化的对于肥厚型心肌病的诊疗具有可预见性,与患者的LVEFF等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