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微循环》 >1-磷酸鞘氨醇对烧伤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研究

1-磷酸鞘氨醇对烧伤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IP)对小鼠烧伤后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BABL/c雄性小鼠,90℃(假烧伤组为37℃)水烫背部体表面积约30%致Ⅲ度烧伤后补液1 ml.复制烧伤模型.实验分为6组:假烧伤组、假烧伤+SIP组、假烧伤+DMS组、烧伤组、S1P+烧伤组、烧伤+S1P组.连续观察小肠系膜微静脉烧伤后20~50 min的荧光白蛋白渗出情况,用荧光密度比值Pa表示血管通透性,Pa越大通透性越高.结果 假烧伤组+DMS组Pa值在50 min时为0.8160±0.0713,明显高于单纯假烧伤组(0.6575±0.1154,P<0.05).烧伤后血管通透性显著增加,S1P+烧伤组Pa值自烧伤25 min后明显低于烧伤组(P<0.01),维持在正常水平,而烧伤+S1P组Pa值与烧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S1P对正常的内皮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烧伤后血管通透性显著增加,S1P能预防烧伤后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但对烧伤后已经升高的血管通透性没有明显治疗作用.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微循环》 |2008年第5期|267-270|共4页
  • 作者单位

    510515 广东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医学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

    510515 广东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医学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

    510515 广东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医学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

    510515 广东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医学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

    510515 广东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医学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烧伤及烫伤(灼伤);
  • 关键词

    血管通透性; 烧伤小鼠; 1-磷酸鞘氨醇; N,N'-二甲基鞘氨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