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异氟醚后处理降低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脑损伤的机制研究

异氟醚后处理降低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脑损伤的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异氟醚后处理是否通过抑制线粒体通道转换孔(mPTP)的开放降低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的脑损伤.方法 新生SD大鼠210只,7d龄,体质量12~16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均分为7组(n=30):假手术组(Ⅰ组)、脑缺血缺氧组(Ⅱ组)、脑缺血缺氧+异氟醚后处理组(Ⅲ组)、苍术苷组(Ⅳ组)、苍术苷+异氟醚后处理组(Ⅴ组)、环孢素A组(Ⅵ组)、环孢素A+异氟醚后处理组(Ⅶ组).除Ⅰ组外,其他各组均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手术,于37℃的水浴环境中,给予8%O2-92%N2混合气体处理2h,制备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各组于模型建立或假手术后,侧脑室注射苍术苷、环孢素A或生理盐水,然后将Ⅲ组、Ⅴ组、Ⅶ组放入半密闭箱内,持续吸入1.5%异氟醚(30%O2+70%N2)30 min;同时,Ⅰ组、Ⅱ组、Ⅳ组、Ⅵ组放入半密闭箱内,持续吸入不合异氟醚的混合气体(30%O2+70%N2)30 min,待大鼠苏醒后,放回笼中正常喂养.于脑缺血缺氧24 h后,各组随机取出10只,取脑组织,检测左侧大脑半球线粒体的吸光度变化,分析mPTP的开放;于缺血缺氧后7d测定左、右大脑半球质量,计算左、右大脑半球质量比;计数丘脑腹后内侧核和海马CA3区左、右侧神经元数量,计算左、右侧神经元密度比.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Ⅶ组左侧大脑半球的质量、左右大脑半球质量比、丘脑腹后内侧核及海马CA3区左右正常神经元密度比值降低(P<0.05),mPTP吸光度值的改变(△OD540nm)显著升高(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Ⅵ组及Ⅶ组左侧大脑半球的质量、左右大脑半球质量比、丘脑腹后内侧核及海马CA3区左右正常神经元密度比值升高(P<0.05),mPTP的△OD540nm显著降低(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和Ⅴ组左侧大脑半球的质量、左右大脑半球质量比、丘脑腹后内侧核及海马CA3区左右正常神经元密度比值降低(P<0.05),mPTP的△OD540nm显著升高(P<0.05).结论 异氟醚后处理降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脑损伤程度;异氟醚后处理可以抑制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所致的mPTP开放;异氟醚后处理通过抑制mPTP的开放降低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的脑损伤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