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煤炭学报》 >基于蝶形破坏理论的地震能量来源

基于蝶形破坏理论的地震能量来源

         

摘要

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从何而来,一直以来都是还没有认识清楚的问题.考虑到两组地壳破裂带交叉部位强震频发的基本特点,基于蝶形破坏理论,构建以软弱异性体为中心的能量计算模型,提出了地震能量的计算方法.从软弱异性体围岩发生塑性破坏引发能量改变角度出发,数值模拟分析地震过程中有软弱异性体存在对地壳围岩能量分布的影响,探讨了自然地震触发的一般规律;以中国大陆西南地区含鲁甸ML.6.5级地震震中位置区域为地质背景,进一步对比分析有无软弱异性体条件下,地震震源能量与分布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壳内部软弱异性体使其周围岩体应力重新分布,形成围绕软弱异性体的应力集中;随着挤压与张拉构造应力的加剧,软弱异性体围岩出现蝶形破坏区,蝶形破坏区蝶叶周围岩体集中的大量弹性能,是地震能量主要来源;软弱异性体使其周围岩体能量积聚特征呈指数型变化,且在软弱异性体围岩蝶形塑性破坏演化过程中会形成蝶形能量集中区,标志着系统由稳态向非稳态能量集中的转变;地震发生时软弱异性体周围岩体塑性破坏范围与积聚能量所处的状态决定了地震发生级别的大小,在蝶形塑性破坏的剧烈扩展阶段,微小的应力扰动即可引发整个围岩能量系统的灾变,引发大级别的自然地震.

著录项

  • 来源
    《煤炭学报》 |2019年第6期|1654-1665|共12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

    北京10008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

    北京10008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

    北京100083;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北京10160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

    北京10008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

    北京100083;

    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

    北京 10087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

    北京10008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地震学;
  • 关键词

    地震; 地震能量; 软弱异性体; 蝶形破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