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诗经》中的'天'、'下土'与'地'——早期'天地'观念溯源

《诗经》中的'天'、'下土'与'地'——早期'天地'观念溯源

     

摘要

在《诗经》中,"皇天"、"曼天"、"苍天"基本上是神格义,"昊天"兼具神格义和自然义."上天"的神格义开始弱化,有哲学化倾向,同时自然空间化;"上天"与日月之光紧密关联,且与"下土"相对."天"、"土"相对可以被看作是"天地"观念的早期形态.《小雅·正月》出现"天高"、"地厚"用语,这表明明确的天地观念已经形成,它应是春秋时期的观念.由绝对意义上的至上神之天,到相对意义上的天地观念的形成,是早期中国哲学发展的重大突破,其思想意义正可谓"开天辟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