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农业科学研究》 >不同间作模式对马铃薯光合特性的影响

不同间作模式对马铃薯光合特性的影响

         

摘要

为解决马铃薯连作障碍问题,探寻合理间作模式,通过对马铃薯单作(P)、马铃薯间作玉米(P‖M)、马铃薯间作蚕豆(P‖B)3种种植模式下马铃薯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等光合参数及Fo、Fv/Fm、Fv/Fo等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监测,比较3种种植模式下马铃薯的光合特性,揭示不同间作模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长发育前期P‖M、P‖B处理的马铃薯叶片Pn、Gs、Tr高于P处理,在6月12日(苗期)测得P‖B、P‖M处理的Pn较P处理分别高43.26%、41.92%,存在极显著差异.7月7日(现蕾期)测得数据显示,P处理的马铃薯Pn降低,但Ci呈现升高趋势,说明其光合作用受非气孔因素限制.同时P‖M与P‖B处理的马铃薯SPAD较P处理分别高16.51%、7.90%,达到显著水平;并且测得Fo显著高于间作模式,SPAD与Fo呈正相关关系,Fo、Fv/Fm、Fv/Fo变化与同时期光合速率呈负相关关系,表明间作模式在马铃薯生长发育早期可显著促进其叶绿素含量增加,提高马铃薯光合反应速率并促进其生长发育.在产量方面,P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较P‖B处理显著高42.87%;但P处理与P‖M处理相比其马铃薯产量无显著差异,且P‖M处理土地当量比大于1,能够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在本次试验中,P‖M处理能够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提高土地产出,增加土地利用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