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西科学》 >丘陵山区1403-1911年旱涝灾害序列重建与演变规律——以赣中吉泰盆地为例

丘陵山区1403-1911年旱涝灾害序列重建与演变规律——以赣中吉泰盆地为例

         

摘要

干旱和洪水是造成损失最多的自然灾害,面对严峻的旱涝形势,系统研究百年尺度下旱涝灾害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选取中国南方典型的丘陵盆地——吉泰盆地作为研究区域,系统收集整理1403-1911年的旱涝灾害史料,重建长时间旱涝灾害序列.利用频率分析、突变分析、周期分析和趋势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吉泰盆地近500年来的旱涝灾害等级序列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1403-1911年期间,吉泰盆地发生各类旱涝灾害共315次,其中旱灾138次,平均2.28 a一遇;涝灾177次,平均1.78 a一遇,涝灾发生的频率大于旱灾.2)在95%置信水平下,吉泰盆地旱涝演变的突变点主要有:1452年由涝转旱,1468年由旱转涝,1485年由涝转旱,1574年由旱转涝,1662年由涝转旱,1683年由旱转涝,1801年由涝转旱,1826年由旱转涝,1866年由涝转旱.3)吉泰盆地旱涝灾害等级序列的小波变换揭示出8个主要周期,分别是5-8 a、13 a、31-33 a、23 a、54-58 a、140 a、200 a、300 a.从出现的次数来看,54-58 a周期出现最多,说明吉泰盆地旱涝灾害的演变在54-58 a存在主要振荡周期.4)15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涝灾出现频率高于旱灾,16世纪、17世纪和20世纪旱灾出现频率高于涝灾.总体上来看吉泰盆地1403-1911年期间涝灾的强度大于旱灾,特别是18世纪后,涝灾的强度明显大于旱灾.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吉泰盆地长时间尺度下的旱涝发生规律及未来旱涝预提供历史相似型和基础数据.

著录项

  • 来源
    《江西科学》 |2017年第5期|716-721|共6页
  •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30022,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30022,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30022,南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100101,北京;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30022,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30022,南昌;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吉泰盆地; 近500年; 旱涝演变;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