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苏农业科学》 >标准化方法在干旱损失预估中的应用——以华北地区为例

标准化方法在干旱损失预估中的应用——以华北地区为例

         

摘要

以华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及天津市)为例,基于该地区1984—2014年干旱直接经济损失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结合华北地区91个气象观测站月降水数据和COSMO-CLM(CCLM)区域气候模式模拟数据,采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标准化(consumer price index normalization,CPIN)、传统标准化(conventional normalization,CN)、替代标准化(alternative normalization,AN)及国内生产总值标准化(gross domestic product normalization,GDPN)方法对华北地区干旱直接经济损失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标准化方案下灾害损失与干旱强度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华北地区过去(1984—2014年)和未来(2017—2050年)3种排放情景[低排放情景(RCP2.6)、中低排放情景(RCP4.5)、高排放情景(RCP8.5)]下,干湿变化和干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灾害损失的年际变化,必须采用标准化方法;本研究提出的多种标准化方法均可以用于灾害损失标准化,但每一种标准化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性.1984—2014年,华北地区干旱灾害较为严重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灾害损失有着不可忽视的叠加和放大效应,未来干旱损失的研究要将其考虑在内.相比基准期(1986—2005年),华北地区在2017—2050年RCP2.6情景下发生干旱的频次减少且强度减弱,除西部地区外均呈现干旱化态势;RCP4.5情景下发生干旱的频次减少,强度增强,东部和南部干旱化态势明显;RCP8.5情景下发生干旱的频次增加且强度增强,干旱主要集中在北部、中部和东部.华北地区1986—2005年干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多年平均为247亿元,2017—2050年,在RCP2.6和RCP4.5情景下,华北地区由气候变化造成的干旱灾害经济损失较基准期(1986—2005年)分别减少了1%和4%左右,RCP8.5情景下增加了24%左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