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青少年犯罪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根源解释及其预防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根源解释及其预防

         

摘要

制度-结构视角下的宏观范式和理性-行动视角下的微观范式是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研究的两个基本范式.在微观层面上,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根源在于相对剥夺和空间拥挤诱发的心理压力在利益表达机制缺失的情况下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和释放.在宏观层面上,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根源在于社会排斥和文化冲突导致的社会认同缺乏,加剧了“内卷化”.在整体层面上,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根源在于相对剥夺、空间拥挤、表达不畅、社会排斥、文化冲突和“内卷化”等形成的结构性嵌入系统.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根源既不能简单地归于微观层次的压力受阻,也不能笼统地归于宏观层次的认同缺乏,而应归于压力受阻与认同缺乏共同构成的嵌入性结构所起的作用.基于理论整合的角度,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应从微观层面疏通压力释放渠道,从宏观层面改善社会认同局面,并从整体层面建立系统配套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