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思想理论教育》 >将传统文化之“历史母体”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土壤”——上海市思源中学民族特色技艺教育实践探索

将传统文化之“历史母体”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土壤”——上海市思源中学民族特色技艺教育实践探索

         

摘要

上海市科教党委和上海市教委组织了高校专家、中小学校长、教师、区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等各方面力量,进行了为时一年多的调查研究,于2004年3月推出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上海市地区性的以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学生德育整体框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后,学校教育跨上现代化进程之际,对学校教育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是上海率先对此作出的全面科学的回答。纲要也为如何正确、系统、科学地整体把握学校德育,建立了可以为每所学校共同参照的实施框架和基本蓝图。它对上海每所中小学德育发展起着一个目标引领作用。因此,在实践上对每所学校都提出了共同的新课题,即如何将落实两纲的基本要求与体现校本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既不是抛弃校本特色,简单照搬两纲框架;也不是满足于“旧瓶装新酒”,沿袭习惯的思路和做法。这是一个需要沉下心来认真研究、有计划推进、持续实践的艰难过程。学校可以在一个阶段先解决一两个方面的问题,然后逐步全面推进。上海市思源中学以民族特色技艺教育为切入口落实纲要的经验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思源中学依托自身传统特色,从课外入手,将纲要提出的课外体系“行、习、赏、唱、礼”中的“民俗技艺”加以细化,联系民族精神教育三大块基本内容(国家意识、人文传统、公民人格),形成常规化的分年级、分层次教学系列和活动系列。然后将其它板块的内容有机融合进来。在此基础上,向课内辐射,增强各学科教学的民族人文传统内涵;向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拓展,逐步创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概而言之,思源的可取之处在于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依据纲要找准切入口,整体构架,面向全体学生,稳步推进,课内外全面辐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