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南医学研究》 >并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学及血清学诊断的研究

并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学及血清学诊断的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殖吸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其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 对我们诊治的50例并殖吸虫病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在南阳地区进行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应用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本病患者血清进行抗并殖吸虫抗体的检测。结果: 本病在河南省主要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的山区及丘陵地带,在50例患者中儿童占62%,男性多于女性,夏季为本病的高发季节,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和饮生溪水而感染。胸肺型、皮下包块型、脑型、腹型及心包型患者分别占本病的50%、32%、22%、18%及12%。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者占72%。痰、粪检查均未发现虫卵,皮下包块活检后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嗜酸性肉芽肿和隧道样改变。南阳地区居民并殖吸虫的感染率为16.3%(42/257),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当地河南华溪蟹的囊蚴感染率为40%(48/120),实验感染大鼠后获得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和虫卵。应用IFAT对50例本病患者血清检测时抗体阳性率为100%,20例丝虫病、30例包虫病、9例结核病及23例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抗原片在-20℃可保存5年而不丧失抗原活性。结论: 河南省的并殖吸虫病主要因斯氏狸殖吸虫所致,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幼虫移行症,痰、粪检查很难发现虫卵。IFAT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较高的特异性及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本病的血清学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是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和不饮生溪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