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黑龙江医学》 >药物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现状

药物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现状

         

摘要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认为,术中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移行、纤维化是引起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1].多数患者需行激光后囊切开术或再次手术,因此也增加了患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继发性青光眼及人工晶状体激光损伤等并发症的可能和危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药理学方面就防治后发性白内障进行研究,旨在寻找一种无损伤的治疗方法.但眼内使用抑制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药物应具备3个条件[2]:(1)有效抑制细胞增殖;(2)对眼内组织无毒性;(3)方便且作用持久.本文就药物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