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北中医 》 >麻杏石甘汤加减对风邪犯肺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麻杏石甘汤加减对风邪犯肺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摘要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对风邪犯肺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炎症因子、肠道菌群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36%(60/61),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40/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咳嗽、哮鸣音、憋喘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2组治疗后CD4+、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CD8+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TGF-β1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大肠杆菌含量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患儿肠道菌群而改善临床症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