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的健康教育工作量化研究

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的健康教育工作量化研究

         

摘要

目的对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量化研究,为明确工作方向、提升工作效率和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流水账记录对社区家庭医生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进行汇总分析,并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形成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的健康教育工作框架。并在选取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各抽取3名具有全科医师资质、从事家庭医生工作2年以上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当前和理想状态下的社区健康教育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频次/数量、绩效考核要素评定等,共包含针对不同服务人群的656项健康教育工作相关指标。结果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的社区健康教育服务应面向病人、重点人群和普通居民3大类人群。服务内容应包括除了临床诊疗外从各种不同的工作中剥离的健康教育服务。在服务时间统筹方面,理想的健康教育服务时间应在现有工作模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家庭病床(Z=2.146,P=0.032)、青少年(Z=2.682,P=0.007)和0~6岁儿童(Z=2.592,P=0.009)的服务时间,适当减少慢性病人(Z=2.692,P=0.007)、普通居民健康档案管理(Z=2.585,P=0.010)和健康讲座(Z=2.032,P=0.042)的服务时间。对于理想的服务频次/数量,健康处方发放覆盖病种不应少于门诊诊疗主要病种的50%;覆盖病例数不应少于门诊、住院个案处置量的50%;住院患者所能接触到的健康类报刊不应少于5种;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年提供主题不应少于10种,更新周期不应超过1个月;针对不同的服务人群,每年应开展健康教育讲座4~12次,应包含主题3~10种;开展健康咨询4次/年,主题3~4种;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包含主题4~12种/年,发放总量200~5,000(张/册)/年;现场健康教育督导2次/年,每次时长30~60 min;视频健康教育每年播放6~10种主题;门诊随访4~26次/年,每次时长5~10 min;电话随访4~12次/年,每次时长5 min,对普通居民和重点人群进行电话随访的覆盖率达到15%~40%;居委会集中随访2~6次/年,每次时长30~60min,社区普通居民覆盖率为20%;家庭随访2~26次/年,每次时长10~15 min,残疾人覆盖率为50%,其余重点人群和普通居民进行家庭随访的覆盖率介于10%~30%。绩效考核根据家庭医生评定的考核要素进行测算,最终形成针对15小类服务人群130项社区健康教育服务标准化服务量系数。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健康教育工作框架,明确了服务时间和服务频次/数量,并测算了每一项健康教育服务的标准化服务量折合系数,后续将通过实践进一步修正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