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诸侯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下令李斯等大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小篆",又称"秦篆"。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画、结构定型),象形意味削弱,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秦朝以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异体字繁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小篆的特点是形体偏长方形,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并且它的结构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上紧下松,大部分文字的主体部分集中在上半部,下半部是伸缩的垂角。小篆的创制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