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南医学》 >中药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4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基础抗感染治疗3 d,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3 d,方剂由姜厚朴10 g、醋延胡索10 g、佛手10 g、山楂10 g、麦芽10 g、鸡内金10 g、连翘10 g、夏枯草15 g、浙贝母10 g、蒲公英10 g组成,水煎剂,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肠系膜淋巴结缩小程度、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2.03±0.69)h、(2.83±0.75)h,均小于对照组的(3.69±0.92)h、(4.15±1.0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外周血WBC、hs-CRP值显著降低,观察组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外周血WBC、hs-CRP值分别为(8.72±1.16)mm、(4.14±1.27)×109/L、(6.03±2.51)mg/L,均明显小于或低于对照组的(10.21±2.05)mm、(5.02±0.93)×109/L、(12.01±4.3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可缓解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优于单独西药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