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贵州社会科学》 >清代黔东南清水江流域木行初探

清代黔东南清水江流域木行初探

         

摘要

正 产生于封建社会的行会制度,在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名“基尔特”,在中国形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无论中外,行会都是为城镇工商业者服务的行业组织;然而,因为各国封建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同,在职能却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仅中外有别,就在辽阔的中华国土上;也因历史条件不同和族情迥异,行会的内涵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黔东南的清水江流域,是我国盛产杉木的少数民族地区;清代建立于王寨(今锦屏县城)、茅坪、卦治由侗族、苗族开设的术行,就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史籍鲜载木行情况,惟民间抄存的清政府文告和争江讼词,提供了研究木行的珍贵资料。笔者在社会历史调查中幸有所获,特撰此拙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