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贵州农业科学》 >贵阳市稻田生态渔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贵阳市稻田生态渔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

@@近年来,贵州省大力推广稻田生态渔业技术,加快了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为贵州省渔业生产提供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2000年在开阳县城关镇顶方村、花溪区青岩镇新关村、清镇市站街镇甘坝村建立的3个稻田生态渔业示范村,总面积为47.73 hm2,共投放鲤鱼种8 177 kg,草鱼种1 040 kg,云斑595 kg,斑点叉尾31 kg。目前,各品种生长良好,部分已达商品鱼规格,并且开展了休闲垂钓渔业。但是在技术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rnrn1 存在问题rn1.1 选址不合理 rn 花溪区新关村稻田地貌复杂,土层浅,只有30~40 cm,土层下乱石丛生,俗称“卧牛石”,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只能采取放炮炸石修建鱼凼,使鱼凼浅(0.8~1 m),且造价偏高。主排洪沟泄洪能力不够,6月19~20日,花溪区24 h降水量80 mm,造成洪灾,鱼种部分逃逸。开阳县顶方村因土变田,稻田用水不能自然灌溉,需抽水灌溉,增加了养殖成本。rn1.2 基础设施不完善rn1.2.1 鱼凼渗水水位低于稻田底部,造成鱼凼内鱼种不能进入稻田中,并且有少数鱼凼上部低于稻田的底部,使鱼根本不可能从鱼凼进入稻田,失去了稻田生态渔业的意义。渗水原因是多方面的,花溪区新关村鱼凼是石砌四壁及底部渗水,开阳县顶方村是底部黄沙性土质渗水,清镇市甘坝村是板拼四壁及部分土质底部渗水。rn1.2.2 鱼沟沟浅、窄、不规范,各处大部分鱼沟,沟深仅30~40 cm,沟宽30~40 cm,且数量少、短。农户不按技术要求开挖,担心因鱼凼、鱼沟占面积而减少稻谷产量。rn1.2.3 生态带所占面积太少,忽略了生态带的意义,所以大部分只占稻田面积的0.5%~1%,显不出生态带的作用,严重影响稻田生态渔业的意义及整体经济效益。rn1.2.4 拦鱼设施不完善花溪区新关村与开阳县顶方村没有安装专门的拦鱼栅,极易造成因降雨,水淹稻田而使鱼种逃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