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西医学》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摘要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是一种发展缓慢的慢性病,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要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早在1882年Pommer就对骨质疏松有所描述,以后Bauer于1960年称为"骨少症",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POP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POP的病因还不明确,目前认为与激素的调控、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免疫功能、遗传基因等有关连.近年对POP的诊断方法、治疗药物的研究上均取得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