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东医学》 >微探头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在消化道隆起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微探头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在消化道隆起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MPS)联合放大内镜(ME)、窄带成像技术(NBI)在消化道隆起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先应用普通内镜对发现的消化道隆起病变观察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形态.再应用ME加NBI方法对发现的消化道隆起病变进行病变表层观察、如为胃肠道病变进行黏膜腺管开口(Pit)类型观察分类,再观察表面微血管形态(CP)分型;如为食管病变,可观察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环(IPCL)形态并进行分型,之后应用水浸泡法、接触法和体位变换法用微探头超声内镜对上述检查后发现的隆起病变再进行超声扫描.最后对隆起病变进行选择活检或内镜下切除(摘除)病变,或择期手术切除病变作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将上述结果与之作对照.结果 (1)应用上述3种内镜技术联合检查上下消化道206例患者中发现271个隆起病变,有病理结果者246个病变.上消化道隆起病变110例,下消化道隆起病变96例.其中病变位于食管贲门43例,胃47例,十二指肠20例,回肠末段5例,结肠50例,直肠肛管41例.上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相符的有246个病变,总病变诊断准确检出率98.4%(246/250).结论 NBI结合ME技术能对消化道隆起病灶表面Pit和微血管形态(CP、IPCL)显示清晰,可判断隆起病变的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再联合MPS更能清楚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与结构,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提示病变的性质,对进一步治疗具有明确的临床指导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