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东医学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微循环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微循环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死及致残率下降至25%-50%,但仍有一半以上患者遗留有神经功能或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全脑萎缩,既往多归因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sam,CVS)。近期研究发现1/4-1/3的SAH患者有造影上血管痉挛,但未见明显脑缺血或梗死征像("有大血管痉挛无症状"),而有一部分患者,有缺血或梗死但却无明显大血管痉挛("有症状而无大血管痉挛")。

著录项

  • 来源
    《广东医学 》 |2014年第17期|2788-2791|共4页
  • 作者

    冯九庚; 洪涛;

  •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南昌330006;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南昌330006;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