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东医学》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后急性发热反应的临床特点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后急性发热反应的临床特点

         

摘要

目的:分析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后患者出现急性发热反应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初次使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患者120例,按是否出现急性发热反应分为发热组和对照组。观察发热组发热的特点,比较两组治疗后骨痛缓解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甲状旁腺素( PTH)、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降钙素、骨钙素、血清钙等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年后骨密度( BMD)水平,以及治疗后1年内骨折发生率。结果本组43.6%患者出现急性发热反应;发热组治疗前ALP、骨钙素高于对照组( P<0.05),血清钙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ESR、CRP、降钙素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发热组高于无发热组(P<0.05);治疗前发热组BM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提高(P<0.05),发热组提高更明显(P<0.01),治疗后1年发热组BMD提高百分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年两组腰椎、髋关节、股骨颈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年发热组骨折发生率低于无发热组( P<0.05)。结论初次使用唑来膦酸后出现发热反应的发生率高,多为中等程度一过性发热。治疗前ALP、骨钙素、血清钙、BMD与急性期发热有关。发热者治疗后存在炎性反应。发热者BMD较无发热者提高更快和更明显,且1年后骨折发生率低于无发热者。

著录项

  • 来源
    《广东医学》 |2014年第6期|928-930|共3页
  • 作者单位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风湿免疫科 广州510120;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风湿免疫科 广州510120;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风湿免疫科 广州510120;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风湿免疫科 广州510120;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风湿免疫科 广州51012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发热反应;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