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草原与草坪 >石羊河下游绿洲边缘次生草地自然恢复过程及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石羊河下游绿洲边缘次生草地自然恢复过程及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摘要

采用时空替代法,对石羊河流域下游绿洲边缘1~31年退耕区次生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类型及土壤微生物特性(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进行调查、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下游绿洲边缘次生草地31年的植被恢复过程中,9个样地的所有样方框共出现植物34种,且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植物种类逐渐减少,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磷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土壤微生物量氮呈先波动式下降后波动式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不同年限退耕区次生草地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均为细菌最高,放线菌次之,真菌最低;植被演替速度比较缓慢;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逐渐减小,均匀度指数逐渐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状态;土壤微生物特性总的变化规律与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相一致;土壤微生物量与3大类微生物数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著录项

  • 来源
    《草原与草坪》|2015年第6期|14-21|共8页
  •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武威733000;

    甘肃河西走廊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甘肃武威733000;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武威733000;

    甘肃河西走廊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甘肃武威733000;

    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武威733000;

    甘肃河西走廊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甘肃武威733000;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S812.6+8;
  • 关键词

    石羊河下游; 退耕区; 次生草地; 自然恢复; 微生物;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