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 >美国利率市场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利率市场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摘要

美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国民财富的快速增加,以Q条例为代表的利率管制措施越来越无法适应经济发展,其弊端逐渐显现.首先,由于利率缺乏弹性使得资金无法流向优质银行,优质银行难以扩展规模,无法通过正常的市场竞争实现银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其次,僵化的理论管制无法适应当时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银行经营举步维艰,难以应对证券市场的冲击.20世纪6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率一度曾达到20%,甚至超过银行存款利率上限.Q条例导致银行存款利率上调不充分,银行存款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急剧下降.同时,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的银行存款外流至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传统银行业务急剧萎缩.再次,僵化的利率管制限制了货币调控机制发挥作用.存款利率上限的设定限制了银行吸存的能力,当资金需求旺盛时,将造成信用供应不足.美国商业银行为了摆脱经营困难、扩大资金来源,创造了大量的新型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规避了Q条例的限制,极大地削弱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宏观经济稳步向好,也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