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质论评》 >鄂尔多斯盆地岩浆活动特征、形成背景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岩浆活动特征、形成背景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是叠加在古生代华北克拉通之上的中生代内陆湖盆,中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为盆地发育时限,晚白垩世以来盆地进入后期改造阶段(刘池洋等,2006)。现今的残留盆地由外围小型盆地、周缘构造相对复杂的构造单元及残留盆地主体三部分构成。传统认识认为,盆地周缘由于受到构造改造作用,岩浆活动强烈;但盆地主体部分构造相对简单,岩浆活动微弱,整体具有克拉通构造属性。近年来,盆地主体三维地震的解释成果,颠覆了以往传统的地质认识。地震解释表明,盆地主体部分虽整体保留了克拉通相对稳定的构造属性,但并非“钢板”一块,受不同规模、不同方向、不同期次的弱变形走滑断裂带的控制,深部作用非常活跃,表现为广布的富铀烃源岩、大量岩心中发现的方解石脉及湖底发现热水成因的碳酸盐岩结核,这些现象为进一步认识盆地构造演化、富烃凹陷形成及油气成藏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