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金融会计》 >金融资产信用风险减值阶段划分:理论与实践

金融资产信用风险减值阶段划分:理论与实践

         

摘要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提出了基于预期信用损失的“三阶段法”,金融资产从一阶段恶化为二阶段后,预期信用损失将显著大幅增加,因此准确划分一、二阶段对会计主体尤为重要。新准则以评估对手方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作为划分一、二阶段的标准,商业银行需自行选择评估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方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务中普遍采用与五级分类划分标准类似的进行减值阶段划分,该方法虽操作简便但仅是会计准则判断标准的一个近似的间接替代,与准则实质要求存在一定差异。本文直接从会计准则要求切入,对准则提出的评估信用风险变化所考虑的若干重要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总结并提炼了划分一、二阶段的相关指标,力争使得阶段划分方法论更为严谨、阶段划分指标更贴近准则实质、阶段划分结果更符合资产真实的风险状况。本文认为评级变动、违约概率变动、价格指标变动、信用增级情况变化、合同条款变化等指标可以作为划分一、二阶段的判定指标,主体可通过定量分析评级变动及违约概率变动发生的概率、评级变动及违约概率变动对发生违约事件的预测效果、价格指标变动对拨备充足性的影响,结合自身信用风险偏好,确定划分一、二阶段的具体判定标准。在综合运用多项划分标准时,可运用累加分制、一票否决制、人工调整等多种方式。同时在产品定价、风险管理等多个实务领域,也应充分考量不同减值阶段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