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合理操作学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合理操作学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而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具操作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地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等过程获取数学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在学具操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 学习任何知识总是起源于观察或借助观察,然后把观察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形成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学具操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使他们在观察中感知,然后将感知的信息进行合理的科学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课前要求每个同学准备好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当老师提出“看谁能把手中的图形拼成一个我们最熟悉的图形”时,学生们情绪高涨,纷纷动手操作,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再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改变了过去那种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学生亲自参与了教学活动,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