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经济评论》 >社会和生态环境共同塑造文化价值观——结合作物种植史和移民史对稻米理论的质疑

社会和生态环境共同塑造文化价值观——结合作物种植史和移民史对稻米理论的质疑

         

摘要

Talhelm等人提出的"稻米理论"在社会心理学界、文化人类学界引起较大反响。他们认为,由于中国北方温度较低、水资源少,因此更适合于种植小麦,而这种种植方式对于个体之间的合作要求低,所以更容易产生个人主义的文化;中国南方由于温度较高、水资源充足,所以更适合于种植水稻,这种种植方式对于个体之间的合作要求高,因此更容易培养集体主义的文化。"稻米理论"结构新颖,有一定合理性,但用这一理论解释中国南北方的文化差异时就存在明显不足,表现在抽样、数据分析及结果解释上存在问题。笔者认为,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稻米理论"的提倡者忽略了中国南北方之间在作物种植史、移民史、经济及气候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当地的文化价值取向。许多证据表明,文化的形成和变迁受到多种社会性、生态性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