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社会史的图像证史方法研究——以《绘画中的儿童社会史》为中心
【6h】

儿童社会史的图像证史方法研究——以《绘画中的儿童社会史》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目的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儿童社会史的图像证史方法概述

一、图像证史相关概念

二、西方儿童社会史研究

三、历史学界对图像证史方法的探索

四、阿里埃斯通过绘画证实的儿童社会史的主线与方法

第二章 绘画证实的儿童社会史的几个方面——对《绘画中的儿童社会史》的解读

一、绘画中的中世纪的育儿方式至近代清教徒家教方式

(一)图像中带有中世纪文化特质的儿童印象

(二)亲子分离:图像中看到的寄养制度

(三)从“圣婴肖像”到“普通儿童的肖像”的转变

(四)近代清教徒的紧密共同体家庭出现和家庭教育

二、绘画中的中世纪游戏到近代游戏

(一)中世纪到近代对游戏态度的变化

(二)游戏的阶层化

(三)儿童玩具的发展变化

三、绘画中的中世纪学校至近代学校

(一)中世纪学校的三学四科的传统到近代学校教育内容

(二)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

(三)从混合无区分的学校到学制完善的学校

四、绘画中的中世纪的学徒制劳动至近代规模化的工厂劳动

(一)中世纪至近代人们对儿童劳动的态度与儿童劳动的内容变化与教育

(二)中世纪至18世纪社会兴盛的学徒制劳动

(三)近代规模化工厂劳动与儿童

五、解读《绘画中的儿童社会史》的教育史方法论意义

第三章 中国文化圈儿童社会史研究中新史学方法的运用

一、《童年忆往》:对中国文化中儿童社会史图像证史方法的开拓

二、《幼幼:传统中国的襁褓之道》:儿科医学史的文献解读

三、《再见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的最后回眸》:历史中个人文字的解读

结语 儿童社会史图像证史方法研究在教育史研究上的意义

一、图像证史方法在教育史研究上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的扩展

(二)历史时间的多层次化

(三)微观与宏观的历史研究视角的切换与结合

(四)以经验性事实证实历史的研究姿态的意义

二、图像证史方法对教育史研究方法的拓展

(一)史料拓展中图像资料的意义

(二)对历史图像解读的方法的拓展

(三)中国文化圈儿童社会史研究领域开拓的意义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儿童社会史的先驱菲利普·阿里埃斯(Philippe Aries)所著的《儿童的世纪:家庭生活的社会史》以欧洲历史中大量的绘画、浮雕、私人日记、传记、家书等的为史料,运用心态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解读,采用图像证史的方法,提出“中世纪没有儿童期观念”这一突破性的论点,探究了欧洲家庭形态的演变与儿童观的变化过程,成为儿童社会史研究的开创者。循着阿里埃斯的研究足迹,美国学者安妮塔·谢鲁修(Anita Schorsch)在其著述《绘画中的儿童社会史》(Imagesof Childhood: An Illustrated Social History)中利用图像证史的方法,通过对诸多从中世纪欧洲到19世纪欧洲、美国的图画资料的解读,与文字档案资料相互补充和印证,为我们详细阐述了一部欧洲和美国中世纪到近代的儿童社会史,为我们了解中世纪至近代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的提供了生动的图像历史资料,为史学家的欧洲中世纪至近代的儿童社会史研究提供一个全新视角和思维。
   本文以历史遗留图像为研究材料,解读图像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经验事实为基本方法,主要从儿童观与养育、儿童与游戏、儿童与学校、儿童与劳动四个方面对《绘画中的儿童社会史》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把握了全书对中世纪到近代儿童在家庭和社会地位的历史发展变化的论述,并对安妮塔·谢鲁修的独特的儿童观和社会观进行了论述,总结了她的新颖的图像证史的研究方法和独特的研究视角。
   通过对安妮塔·谢鲁修著作的研读,探求儿童社会史研究一个侧面,分析其中的图像证史方法,可以弥补我们目前对儿童社会史研究的不足,拓展教育史研究的领域,丰富教育史研究的方法。随着教育史研究中运用图像证史的方法对儿童社会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文化圈中以熊秉真为代表的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正在逐步开拓出来,本论文是这一研究中的一项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