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震》 >小震震源机制类型的地震预报作用及其力学意义

小震震源机制类型的地震预报作用及其力学意义

         

摘要

人们在分析应力场类型时往往忽略σ2的作用。只从σ1与σ3的分布情况出发讨论可能出现的震源机制类型。 实际上,地壳中存在的是三维应力状态,而不是二维应力状态。在走滑应力状态下,不仅可以在包含σ2轴的断层面上出现走滑型地震,也可以在包含σ3和σ1轴的面上出现正断型和逆断型地震。而能否出现走滑型以外的地震类型取决于应力比φ值及断层面的摩擦系数。其中φ=(σ2-σ3)/(σ1-θ3)。在滑动判据保持某一定值的情况下,当应力比φ较小时,预存断层中包含σ1轴、σ3轴和σ2轴的断层分别可发生正断型、逆断型和走滑型错动,当φ值较大时,则只可能发生走滑型和正断型,以至只有走滑型地震。 作者结合华北地区、北京地区及其它地区的震源机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逆断型地震数较高的年份,均为区域地震活动增强的年份。代表区域应力场中σ1增大(或者是σ2减小)造成φ值变小。由此可见,区域小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有利于对区域应力状态的判断和地震活动状态预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